红墙之外是如涟漪般圈圈萦绕开来的金紫色光芒,墙内是古琴伴着钟声袅娜。有几点松鹤盘旋而知,悠然静谧。日光覆盖了半院的砖瓦,愈发映得墙上的八卦纹案熠熠生辉。
屋内。太极蒲团上端坐着一个青衣男子。男子正凝神打坐,形体端然,瞑目合眼,心似泰山,不摇不动。
目似珠玉的灵动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屋内,侧坐于一根桃枝之上,满眼笑意瞧着他,眼珠咕噜一转,又笑道:“你们太虚观有那么多书,全都被你读完了,也该休憩一下了。”
青衣男子名为墨箫,乃法宗得意弟子,听女子一言,眼眸缓缓睁开,道:“生即是苦,阅遍经书也不过是苦行之一隅罢了。太虚观弟子严守清规戒律,谨遵师祖教诲,区区观经小事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女子耸肩,“道家修的是万法逍遥,如你这般僵化死板,何时才能得道?倒不如学学白云观那膳宗弟子,吃得好,睡的香,忧愁烦恼忘光光;无为好,执念糟,开开心心步逍遥。”
墨箫不再与她争辩,起身道了声“我去听师父讲经了”便径直走出门去。
钟声又起,白须慈目的道长拂尘轻挥,却是一言不发。满座阒静,默然无语。唯有墨箫忽地抬眸微笑,“大悲无泪,大悟无言,大笑无声。”
师父点头赞许,“悟有两种,顿悟与渐悟,你阅尽经书,终究是渐悟了。”一时间道场之内竟形成一种阒然的默契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师父将尘封已久的经书拿出,授予墨箫,众人皆艳羡不已——那是师父最为钟爱的一本,从不外传。
墨箫将经书翻开,无字。
两年光阴,墨箫踏遍大荒山山水水,看过翠微楼山色竹影摇曳,剑光凛冽寒影飒飒;听过燕丘牧歌悠扬婉转,马蹄声达达快意今朝;品过西湖龙井甘甜香郁,碧色婀娜宛若佳人腰肢。
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意无留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倒是逍遥快哉。”桃枝上的女子莞尔一笑,往嘴里掷了一颗樱桃。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唯有尝尽众生悲欢离恨,方才读懂这本无字之书。”墨箫头也不回,只似自言自语。
“那我呢?”女子骑在桃枝上,紧随其后。
“墨箫一心向道,何曾被俗世所绊?”见女子黯然停滞,墨箫又停下脚步,问道:“在你眼里,何为道?”
“道?我不知何为道。我只知,我与我周旋久,宁做我。”女子歪了歪头,眼眸清澈。
见女子不肯再跟上,墨箫就地打坐,安然闭目,沉思良久。一阵邪气萦绕开来,团团紫光缕缕汇聚,竟化为恍恍惚惚的人形。
“是邪影,墨箫,快醒过来,莫要坠入魔道啊!”
墨箫霍地睁眼,登时间邪气烟消云散,他眼前一晕,却见女子满口鲜血躺在他身侧,已没了气息,怕是邪影出现之时,为护他周全而逝了吧。
墨箫怀抱佳人,心如刀绞,有字之书,无字之书,今生阅尽千帆,可又何曾直面内心?
有偈子曰:人生在世,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则人妄动,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
心外无物,此般光景,便是顿悟了吧。